扎根建三江:“中农三才俊”的故事
2023-04-28 09:12:3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哈尔滨4月28日电题 扎根建三江:“中农三才俊”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范迎春

  东北地区的4月末,天亮得格外早。清晨5点左右,姜灏驾车来到距离场部不远处的水稻育秧大棚,仔细察看棚室内的温度和秧苗生长情况。

  今年38岁的姜灏是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水稻办副主任。2008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来到建三江工作,姜灏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秧苗生长关键期。看着一束束“身高”已长到约10公分的稻苗,姜灏颇为满意。但他还是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看起来一切正常,相当好。哥们儿,您抽时间过来再给指导指导。”姜灏在电话里说。他说的“哥们儿”是当年乘坐一趟火车从中国农业大学来北大荒的同学,水稻遗传育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冯天佑,现在是建三江分公司浓江农场农业发展部副部长。两个农场相距四五十分钟车程。

冯天佑在田里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当年,与他们一同来的另一位同学叫闵凡华,目前在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工作。

  他们的老家都不是黑龙江省。姜灏来自陕西省,冯天佑和闵凡华来自山东省。

  “2004年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父亲让我报考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希望我将来当警察,高考分数也够。但是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看到农业的落后面貌,我更希望用知识改变它。”姜灏说,他坚持报考了中国农业大学,被顺利录取。

  毕业的时候,父亲希望姜灏回陕西工作,但是姜灏再次违背了父亲的意愿。2007年毕业前夕,建三江分公司到校园招聘,姜灏被北大荒的广阔天地和大农业吸引,找到了施展才学的舞台,果断投了求职简历。

  “不到北大荒,就不算了解中国农业。”冯天佑也用同样的理由,说服了劝他回山东老家工作的亲友们。

  冯天佑和姜灏都还清楚地记得,他们到建三江报到的时间是2008年7月10日。他们从北京坐火车到佳木斯市,再转乘汽车到建三江。那天一直下着雨,但是看到车窗外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稻田,他们都特别兴奋。

姜灏在育秧大棚查看稻苗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姜灏的行李很简单,随身主要物品是四五十本农学书籍。

  当初负责进校园招聘的分公司组织部长苍云早早地等候在车站,热情地把几位年轻人带到提前安排好的公寓。

  来自中国农业最高学府的大学生们,让建三江分公司干部群众如获至宝,亲切地称他们“中农三才俊”。

  那时的北大荒城镇化程度还很低。从繁华的都市来到边远的农场,工作生活的落差可想而知。但是几位年轻人沉下心来,他们不负众望,用所学的知识为建三江带来了许多的惊喜。

  “中农三才俊”被分配到不同的农场,他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更多的是探讨交流生产技术。最初几年,他们每人负责十几项试验和调查工作,常常从早上两三点一直忙碌到日落。种植户们说,这些大学生们懂技术、没架子,生产上遇到啥问题给他们打电话,二话不说就来了。

  到建三江报到的时候,冯天佑随身带来了100多个水稻样品。十几年里,他领衔试验示范推广的水稻钵型毯状秧苗机插、叠盘暗室育秧、变量施肥、节水控制灌溉等技术,对提升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水稻钵型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获得2011-2013年全国农业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每年秋收后,冯天佑会自己花钱,用快递把建三江生产的优质大米分别邮寄给远在各地的同学和朋友们,分享他的“作品”。“同学们都羡慕,我们的学业专长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出来。”冯天佑说,一些同学现在已经成了建三江大米的忠实“粉丝”。

  脚印,留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论文,写在北大荒丰收的果实里。

  十多年来,姜灏总结推广应用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实现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减少肥料用量10%左右、增效100元左右,累计推广100万亩以上,增产稻谷超过0.9亿斤。

  由姜灏主持筛选出的“龙稻18”水稻品种,是国家审定的一级大米品种,平均亩产500公斤,示范推广面积5000多亩。

  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毕业的闵凡华,在前锋农场工作期间参与了“土壤耕地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等多个国家级项目,主持了硅肥高效技术、寒地水稻前氮后移、高速插秧机应用等40多个试验项目。

  当年把他们招募到建三江的组织部长苍云,工作几经辗转,如今担任建三江分公司党委书记。“这是我担任组织部长期间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拥有专业化人才团队,是北大荒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最宝贵的资本和底牌。”谈到当年进校园引才,苍云感慨地说。

  十几年间,来“挖”人的企业和单位也不少,有的南方农业企业还承诺了优厚的待遇。但是姜灏几人选择留了下来,如今都在建三江安了家。

  “我们见证了北大荒集团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能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感到骄傲。”闵凡华说。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育秧大棚,绿油油的稻苗排列整齐,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姜灏合上记录数据的本子,拿出手机拍照。“看到这些苗,就像看到了秋天里金色的稻浪。今天发朋友圈,就用这张图了。”姜灏兴奋地说。(完)

+1
责任编辑: 董云竹 才萌
滚滚长江 金色航道
滚滚长江 金色航道
山东青岛:万亩野生杜鹃绽放
山东青岛:万亩野生杜鹃绽放
村里的影像艺术展
村里的影像艺术展
新华全媒+丨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主体贯通
新华全媒+丨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主体贯通
  
0100703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1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