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都波身穿鄂伦春民族服饰,饰演“白鹿仙子”火出圈。在近日举行的黑龙江首届“时尚春雪节”——塔河鄂伦春文化服饰实景展演活动现场,她以“冰雪女神”的新造型精彩亮相,再次为家乡代言。新华网一行独家采访都波,请她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以下是访谈实录:
“冰雪女神”都波。
新华网:很多网友对您在黑龙江“时尚春雪节”上的新造型很期待,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服饰的特点吗?
都波:本次“时尚春雪节”准备了两套鄂伦春民族文化元素服饰,一套是大家熟悉的“白鹿仙子”,还有一套是配合本次春雪节活动的“冰雪女神”。白鹿是鄂伦春民族心中的神鹿,传说此生有幸遇见白鹿仙子,一定会吉祥、美满相伴。
“冰雪女神”这套服饰象征着冰雪的纯洁、浪漫,自然是想衬托我们(黑)龙江雄浑壮美的大冰雪。当我穿上这样的鄂伦春民族服饰,心中祥和、宁静和博爱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白鹿仙子”都波。
新华网:鄂伦春民族服饰整体的特色是什么,春天服饰与冬天有何不同;您对时尚的理解是怎样的,春雪与时尚的结合在您看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都波:鄂伦春民族的服饰以宽肥大袍为主,作为北方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在服饰纹样上保留了浓郁的历史气息,在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有刺绣、补花等装饰,常用云纹、鹿角纹等。戴的犴皮帽上常缝有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们头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
不同季节所穿的衣服及制作方法有多种,冬季以皮衣为主,夏季会着布衣。传统的狍皮服饰是鄂伦春人经常上身的,因秋冬两季的狍皮毛长而密,皮厚结实,防寒力强;夏季的狍皮毛质稀疏短小,适宜做春夏季的衣装。
“时尚”顾名思义就是当今流行的风尚。我对时尚的理解就是传承兼具创新而不另类。少数民族风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尽可能将民族文化与非遗元素展现出来。
与其说春雪与时尚的碰撞,不如说是我们兴安秘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的碰撞,鄂伦春民族文化和冰雪都是塔河重要的旅游资源。依托(黑)龙江早春冰雪的特点、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服饰为载体,给大家带来这场感受文化、体验生态、畅游边境、美艳视觉的组合盛宴,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想展现我们塔河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
“冰雪女神”(左二)与“鄂伦春最后一位猎人”郭宝林(右二)一家合影。
新华网:当地有多少鄂伦春人,平常就穿这样的服饰么?
都波:塔河目前常住鄂伦春同胞四百人左右,日常穿着以现代服饰为主,在重要的民族节庆活动中,像古伦木沓节、春节,他们会穿上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
新华网:游客来到大兴安岭,除了到漠河“找北”,在塔河能看到什么、吃到什么,带走什么?
都波:塔河和漠河距离二百多公里,在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农副产品、饮食风格方面没有什么差别。区别就是漠河是祖国的“北极”。在塔河你可以感受界江森林、极致冰雪、黄金古驿、鄂乡传奇。
春天你可以品尝到山野菜,像柳蒿芽、蕨菜;夏天你可以来条冷水鱼,“三花五罗十八子”;秋天有野生浆果和菌类;冬天当然就是东北特色酸菜五花肉、冻梨冻柿子、黏豆包。还可以带走鄂伦春非遗传承人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真的是收获满满。
“冰雪女神”与设计师一起走来。
新华网:我们了解到您花了很大力气在搞新媒体运营,最近的“局长换装”成了爆款,您总结它火出圈的原因是什么,哪些题材能火?
都波:做短视频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风格从才艺衬托风景逐渐转向了文旅推介,“局长换装”成为爆款,从侧面说明了广大游客对我们文旅行业的关注,他们喜欢文旅局长们接地气的表达,拉近了与游客的距离。
从数据来看,除了“局长换装”这个题材,网友们对我们“雪地火箭”“冰滑梯”等视频也十分感兴趣,我觉得题材要创新才能火,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创作优质视频,大家会从我的视频里了解到原汁原味的黑龙江、原汁原味的兴安(岭),也期待着广大网友身临其境来感受北国好风光。
新华网:下山定居70年后,鄂伦春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变化?
都波:下山后,鄂伦春同胞开始学习、掌握新技能,比如种庄稼、搞养殖。
现在,他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也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起村集体经济,批量生产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从靠山吃山的游猎生活方式,转向走生态资源、林下资源、文化资源和民族资源的文化传承、绿色发展之路。
文字:颜秉光 李硕
视频:刘昊东 史峻诚
编辑: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