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冠军之乡”七台河市将冠军精神融入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劳动关系,护航“实力、活力、美丽、幸福”七台河转型发展新格局。
弘扬冠军精神,奠定和谐劳动关系主基调。“奥运冠军之城”七台河曾先后走出杨扬、王濛等10位短道速滑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擎起了国家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夺金总数的“半壁江山”,多年的拼搏奋斗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冠军精神,已经成为推动七台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过程中,七台河市劳动力市场监管专班以“冠军精神”为指引,坚持“小地市有大作为”的信心、决心,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春风行动”和“和谐劳动关系主题宣传月”活动宣传人社法律法规政策。推进“人社专员服务”,积极宣传“惠企利民”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开展“码上诚信”宣传推广活动,引导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诚信码,树立企业信用。通过“百千万网络”招聘专项活动举办“失业青年专场”“煤城女性”“新就业形态”“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专场招聘会。
多维度服务企业,唱响和谐劳动关系主旋律。通过开展“依法用工指导”“援企稳岗政策”“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内外并举、精准对标服务企业。一是通过“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问症把脉”,根据调研结果,以基础性、代表性行业劳动关系和谐建设为重点,求好不求快,树一家成一家,努力创建既有普遍性又有特色的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使企业依法用工全面改善。培育市级和谐企业52家、省级和谐企业3家、国家级和谐企业1家。二是推行“免申即享”经办模式,精准向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0.23亿元,惠及企业429家。三是全面落实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就业规模,降低创业成本。四是加大劳务品牌技能人才培养,立足“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总体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关键节点的监督,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高效有序开展普惠式培训,新增技能人才16.28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62万人,新增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1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五是设置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和网络商户创业服务站,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拓展就业新空间;大力引导、扶持、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运用“互联网+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名师带徒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大幅提升。
推动集体协商,夯实和谐劳动关系主阵地。在全市范围内对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宣传、指导。全市集体协商指导员共同深入企业,宣传集体协商的法律依据、定义、流程、协商的内容等,形成协商氛围,打消开展行业集体协商的认识误区。同时指导企业通过厂务公开、职代会充分调动职工协商的积极性,营造企业认可、职工拥护、工会推动的良好氛围。全市3413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覆盖职工48178人。制定了集体协商的调查问卷,依法确定餐饮行业工会职工方协商代表的主体。通过职工民主选举,推选餐饮行业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市总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对推选出来的16位工会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企业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谈判能力。确定5个协商议题,对全市企业发出要约86份,涉及企业434家。根据企业、行业具体情况,就协商时间、地点、内容等问题提出了协商意见。集体协商指导员多次深入企业指导,企业及时应约,促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及时有序开展。围绕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鼓励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职工协商对话的沟通机制,举办七台河市集体协商大赛。
健全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畅通劳动维权主渠道。健全制度,通过“台账化管理”和“协同化工作”等方式,建立部门联动和数据共享制度,实现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备案等多部门数据对比有效排查防范劳动关系领域风险。“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夯实基层组织工作基础,发挥源头治理作用,先后深入鹿山集团、吉伟公司、龙煤七台河矿业公司等大型企业,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工作。与市总工会、市司法局、市信访局、市中级法院建立五方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创新七台河市职工权益纠纷调解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依托12351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热线,实施职工权益纠纷积案终结制度,强化考核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台账,推动“五师一室”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已解决7起劳动纠纷案件。充分发挥金牌劳动人事调解组织的示范作用,2022年组织三批次50余家企业到企业示范组织学习参观,通过规范性内页展示和模拟调解庭示范等方式让学习企业解决问题有落脚点,调解工作有着力点,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调解能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