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寒蛮荒之地,到富饶“大粮仓”;
从偏远最北边疆,到对外开放新前沿;
从昔日老工业区,到振兴发展新高地……
站在新的重要关口,黑龙江乘势而上,寻找机遇,爬坡过坎,转型升级,激发潜力振兴发展。3100多万龙江人民开拓奋进,踔厉奋发,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奋力书写黑土地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回望历史,创业维艰,铭记辉煌成就
地处边疆,气候严寒,边陲沃土曾经一片沉寂。
为了开发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十万复转官兵曾前赴后继,揭开人类垦荒史上的壮丽篇章。
时间回溯到1954年6月,王震将军来到黑龙江省汤原县,看望正在施工的铁道兵战士。当看到官兵们垦荒收获的粮食、蔬菜后,王震有了把大批复转军人留在黑龙江“办农场,为国家多产粮食”的想法。
1955年1月,铁道兵部队的第一个农场——八五〇农场成立。短短两年时间,铁道兵多个师的复转官兵1.7万多人挥师北上,先后创建了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等12个八字头农场。
1958年,北大荒迎来开发高潮,当年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他们在蒿草丛生、野狼出没、沼泽遍布的北大荒腹地长途跋涉,风餐露宿,靠人拉犁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黑土地,实现了“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收益”。
第一代北大荒人浴血奋战,不仅为祖国生产粮食,成为今天“中华大粮仓”的坚实起点,更缔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
如今,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已连续4年粮食产量超过1500亿斤,粮食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商品量、调出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10年间累计为国家贡献粮食1.47万亿斤,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龙江力量”。
在昔日北大荒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一场工业领域的星星之火,早已在东北角燃起。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51年,哈尔滨电机厂(即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前身)接到中央指示,为使战争中被炸毁的四川下硐水电站尽快恢复发电,需抢制一台800千瓦立式水轮发电机组。
电机厂立即投入到研发中,技术人员和工人几乎吃住在车间,困难重重但他们热情不减,不到一年便完成这一“壮举”。这台单机容量仅800千瓦的小机组,却犹如一颗子弹,把新中国发电设备制造“0”的纪录击碎。
第一台水电机组、第一台火电机组、屡破国外垄断……7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哈电集团创造了215项“中国第一”,成为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摇篮,沉淀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擦亮了“三大动力”的金字招牌。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早的省份,制造业产业规模大、门类齐全。“一五”时期国家实施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22个布局在黑龙江。
大型水电机组约占国产装机总量1/2;煤电机组约占国产装机总量1/3;重型燃气轮机约占国内市场1/3——这是哈电集团三家重要企业的生产成绩单。业内人士啧啧称赞:“三大动力”的发展史,亦是我国发电设备行业乃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缩影。
目前,黑龙江省能生产40个大类、162个中类、364个小类的上千种工业产品,拥有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一大批“共和国长子”“大国重器”企业,为打造“国之重器”奉献力量。
黑土地上诞生的“第一”不止于此。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第一个国营农场、第一家航校、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架直升机、第一大油田、第一大国有林区、第一家啤酒厂……这些都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上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大庆油田的开发让中国甩掉了“贫油国”帽子。如今,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将推动我国陆相页岩油气革命,影响全球页岩油气发展。
据统计,从2003到2022年,大庆油田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连续20年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创造了领先世界的陆相砂岩油田开发技术水平,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段时间,大兴安岭地区气温已降至零下40摄氏度,而大兴安岭富林山野珍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却是一派火热。蓝莓、木耳、蘑菇……工人正忙碌着对林果、林菌等林下绿色有机食品进行加工作业。
这是大兴安岭地区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26亿立方米。在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之后,大兴安岭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寒地生物、寒地测试产业,加快从“一木独大”向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药材加工等为主导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转变。
如果说粮食、机械、石油、原木,是黑龙江辉煌成就的代名词,那么从这里走出的精英翘楚,则是黑土地上耀眼的“活名片”。
刘永坦、马祖光、杨士莪、徐一戎……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在科教领域熠熠生辉,他们扎根科研一线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用智慧和奉献书写“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精彩篇章;
杨扬、王濛、申雪、赵宏博、武大靖、张虹、任子威……一名名奥运健儿“实力出圈”,把“龙江儿女”的风采带到世界舞台上展现,挑战极限,为国争光;
马永顺、马恒昌、王进喜、王启民、马旭、张丽莉……一位位带给人们无数感动的平凡英雄,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奉献,以真善美让大爱流传,以求实创新创造无限价值,成为大江南北口耳相传的美谈。
黑土地,富饶而伟大,饱含深情,满怀赤诚,将自己和一切全部奉献给国家。
奋斗当下,凝心聚力,擘画振兴蓝图
忆往昔芳华正劲,新时代赓续荣光。
如今,在王震将军点燃第一把荒火的地方,纪念雕塑巍峨矗立。八五〇农场已建成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粮食亩产从当年的100多斤提高到1200多斤。
“收割机装上北斗导航,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一天一夜可以收割2000多亩地。”八五〇农场种粮大户袁志欣展示自己购买的大型农机。
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决定着农业强国的成色。着眼现代农业,一场深化农垦改革的战役早已拉开。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北大荒迎来转型发展新契机。
“北大荒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垦改革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立足打造‘农业领域航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守聪信心满满。
在东北地区,体制机制不活、市场意识弱、历史包袱重等问题,长期困扰国有企业发展。
瞄准市场化转型,哈电集团近年来“真刀真枪”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竞争观念深入到企业内部各层级,激发新发展活力。
——“三项制度”改革实现主体企业全覆盖,总部部门岗位压缩32%,总部人员编制压缩41%;
——减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部88户企业、17333人安置工作;
——取消非优势业务,所属企业陆续实现铸造、锻造、标准件等业务社会化。
依托走创新路、闯改革关,“三大动力”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哈电集团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42.9%,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复合增长率11.9%,人均工资年复合增长率7.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隆冬腊月,在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车间,几名身穿蔚蓝色工装的工人正在大型机械前注视着电子显示屏幕,手指在一排排按钮上操作着。
从跨学科到跨工种,从主持设备论证到搭建技术标准体系……46岁的焊接专业总师助理郑欣攻克了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诸多瓶颈问题,见证着一项项新技术应用“从0到1”的历程,努力把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是黑龙江省坚持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基地,这里聚集的大批央企正瞄准国家战略和需求,坚持自主创新,保障重点工程和项目正常运转、产品按期交付,为打造“国之重器”奉献力量。
如果说,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是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那么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则能汇聚更磅礴的振兴动力。
去年3月,“85后”郑好从日本北海道大学回国,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名教授。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他顺利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正围绕寒区冰雪路面开展研究。
“我看好黑龙江的地域特色,看好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机会,希望以自己的努力,为基础研究、新兴产业发展贡献力量。”郑好期待在“冰天雪地”里大干一场。
既聚焦留住省内人才,又瞄准引进省外、海外人才,既突出高端引领,又加强梯队培育……为进一步建强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黑龙江省发布《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着力打造生态、平台、计划、服务“四位一体”的人才发展新环境。
“头雁支持计划”入选团队可享受5年最高5000万元经费支持,对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安家补贴,可在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一系列政策利好赢得众多“点赞”。
作为我国最北自贸区,黑龙江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在成立三年时间里,已累计新设立企业12226家,内资企业12175家,外资企业51家,进出口总额由设立之初的16.84亿元增至67.5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0%。
寒风凛冽,绥芬河口岸铁路货运现场吊机轰鸣、货箱起落,一列列中欧班列往来穿梭,成为保障国际贸易往来的重要物流通道。
绥芬河站是黑龙江最大的对俄铁路口岸站,也是中欧班列“东通道”重要的进出境口岸之一。近年来,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一条条“钢铁长龙”具有效率高、路线广和全天候等优势,架起了通海达洋、联通亚欧的重要桥梁。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支持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展市场,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进自贸区、哈尔滨新区、综合保税区、边境经合区等重要开放平台创新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效应日益显现,这里正在成为投资兴业的新热土。
黑龙江,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奏响沿边开放新篇章。
锚定创新,永不止步,蹚出光明未来
面向未来,“老字号”“原字号”如何赋能增效?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根接力棒,接好了经济就能平稳过渡。”
“选择怎样的项目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向,一是要盯住我们的优势,二是要展望未来的发展,三是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首先要选准方向,根据资源禀赋,谋定发展目标。”……
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如今,以“四大产业”为突破口,黑龙江省正进一步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为新老产业共舞建柱搭台。
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带,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依托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感知系统,开启了智慧农场建设项目,水旱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不再是梦想”。
根据规划,黑龙江省将重点围绕引进培育市场主体、延伸壮大数字产业链、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给予政策倾斜和“真金白银”支持。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生物经济如何为黑龙江省振兴发展提供更大推力?
黑龙江省农业生物质资源全国第一,年产秸秆约9000万吨,是全国最大生物发酵氨基酸和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基地,汇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一批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科研机构,拥有哈药集团1家百亿级企业,哈尔滨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站在数千亿级的全新赛道上,发令枪已经打响。
“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把生物经济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将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和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服务等产值规模超百亿、产业链齐全、配套完善的生物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预计2025年,全省生物经济总规模将达到4200亿元以上。
时值北京冬奥会过后的首个“冰雪季”,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亚布力滑雪场游人如织,共迎崭新“冰雪季”;大庆市肇源县举办首届冰雪节,黎明湖龙舟冰雪乐园开园,开展冰上龙舟邀请赛;伊春市举办森林冰雪欢乐季、森林泼雪节等活动;黑河市则依托地缘优势,着力打造国际冰雪旅游品牌……黑龙江各地正抢抓机遇期,推出形式多样的冰雪旅游活动。
冰雪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提档升级机遇期。黑龙江省不断拓展上下游产业,推动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乘势而上,探索建设“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先行区和后冬奥国际化冰雪经济示范区,着力打造“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
从国际来看,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或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创意设计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将其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
为赋能产业转型和振兴发展,黑龙江省把创意设计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来抓,新出台的《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是黑龙江省首个专门针对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规划文件。
聚焦创意设计产业,哈尔滨文旅集团依托哈尔滨历史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正全力打造“冰雪”“音乐”“时尚”等系列主题酒店,逐步建成“颜值高、有特色、体验好”的酒店群。
通过实施“创意设计+”战略,黑龙江省明确以创意设计赋能绿色食品、冰雪运动休闲产品、工艺美术、陶瓷、高端装备、服装服饰、家居用品、生物医药、动漫及短视频、云展演10个重点领域。
击鼓催征,踔厉奋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亘古黑土地,昔日北大荒,茫茫大雪原,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以“跳起摸高”的进取心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迈向孕育无限精彩的光明未来。
监 制:刘伟
统 筹:徐宜军 袁英 管建涛 王建
文字记者:王春雨 杨思琪
摄影记者:王建威 王松 谢剑飞 张涛
制 作:颜秉光 董云竹 才萌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