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悬崖之上》编剧全勇先:还原生活还原历史 让观众去感知去评判
2023-05-13 16:58:1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网哈尔滨5月13日电(记者范迎春)因担任电视剧《悬崖》《岁月》、电影《悬崖之上》等多部作品编剧而被国内观众熟知的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勇先,5月12日上午做客黑龙江文学馆,通过多个直播平台与在线观众分享个人成长经历,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畅谈对文学作品价值的理解和感悟。超过50万人次在线观看了直播,点赞、留言数量近100万条。

  更喜欢被称为一位诗人

  1966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全勇先,自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长篇小说《独身者》《雪狼》、中短篇小说集《恨事》《昭和十八年》、电影剧本《悬崖之上》、诗集《流浪的月亮》,翻译了朝鲜族诗人尹东柱的诗集《数星星的夜》,2014年调入黑龙江文学院任专业作家。2021年,因电影《悬崖之上》获第三十届华鼎奖最佳编剧奖。

  “我更喜欢被称为一位诗人。”全勇先说,从18岁离家外出漂泊闯荡,一晃几十年。他喜欢写诗,而且只在有感悟的时候动笔,他更喜欢那种信马由缰、独立思考的状态,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个性飞扬的意境,那种放飞灵魂的感觉,不需要考虑市场、票房和资本回报,是一个完全面对自己内心的表达。

  读书带给我无穷的想象空间

  全勇先出身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后来转业到公安局。在全勇先记忆中,童年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但他从小喜欢读书。到青少年时期,正值改革开放,他开始有机会读到了很多的世界文学名著,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读书带给我无穷的想象空间,让我渴望远行。读书让我不知不觉置身在某一个想象的角色中,感动得泪流满面。”全勇先说,18岁那年看了《奥秘》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他就在父亲的支持下,不远千里去神农架寻找野人。野人虽然没找到,但是他在那里救下一位差点跌下悬崖的山民。

  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还原历史

  由全勇先编剧、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悬崖之上》,2021年4月30日开始公映,21天后国内票房达到11.9亿元,获得观众好评。“战争年代的冰城哈尔滨被拍出了凛冽的诗意。”来自电影网的评价说。

  谈到影片骄人的票房价值,全勇先脸上一如既往地平静。“在创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史料,尤其是一些中日俄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用了数年时间与经历过当年那段历史的老人们聊天,做过大量的实地踏查,包括专程到富锦市寻找常隆基烈士的墓碑。”全勇先说,文学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还原历史,像缝补匠一样把一些散落的历史碎片缝合起来,让观众们去感知、去怀念、去评判。

  转型没有让我感觉到有多么艰难

  青年时期,全勇先曾先后从事过企业团委干事、宣传部干事、报社记者等工作,2001年辞职后客居北京专职从事创作。他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荣获诸多奖项,但是并不以数量见长。

  在许多人看来,从诗歌到小说、到剧本的跨度之大是比较难驾驭的,全勇先的转型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全勇先说,他并没有感觉到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一些故事、一些构思、一些词句不时在脑海里闪过,就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内心。诗和小说,我都会继续写。”他说。

  相比于所谓表演上的“爆发力”,更看重演员内在的修养和准确表达

  面对直播间里一些观众的提问,全勇先说,文艺作品是精神食粮,不能依靠哗众取宠“抓眼球”。一些文艺作品当时看起来很热闹,但是没有沉淀,很快就会被忘掉了。但是像《日瓦格医生》《道路》这样的经典影片,现在他还是会经常去看,因为有很深厚的美学在其中,可以经得起时间推敲。

  全勇先说,当今一些演员的表演趋向于夸张和用力过猛,他更希望看到更多内在的、准确的、力透纸背的呈现,最大限度地消除“表演”痕迹。对所有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来说,提升水平的一个途径就是要多读书。影片《间谍之桥》里,70多岁的老演员马克里朗斯出场只接了一个电话,几十秒钟时间里就把一个沉着、谨慎、多疑、警觉的人物个性呈现出来,这种功力源于对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自身文化修养。(完)

+1
责任编辑: 才萌 李国红
滚滚长江 金色航道
滚滚长江 金色航道
山东青岛:万亩野生杜鹃绽放
山东青岛:万亩野生杜鹃绽放
村里的影像艺术展
村里的影像艺术展
新华全媒+丨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主体贯通
新华全媒+丨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主体贯通
  
0100703400100000000000000111190613107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