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冲刺投产的黑龙江碳谷工贸有限公司(简称碳谷工贸)内,工业品设计部总监关彤彤正忙着为即将上线的产品设计外包装。这个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高材生,于2021年11月结束北漂生涯,入职碳谷工贸,成为哈尔滨新区聚才引智的典型代表。
据悉,近年来,哈尔滨新区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持续在制度创新、政策供给上先行先试,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龙江人才政策创新示范区,从2019年至今共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建设人才政策创新区
2021年12月28日,哈市松北区官网发布的一条基础教育柔性人才选聘公告引人关注。根据该公告,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面向社会选聘2名基础教育初中、高中学段校级干部及15名学科教师。
“所谓柔性人才引进,是指在不改变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吸引人才为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柔性人才引进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采取‘政府引导、契约管理、绩效激励’的运作方式,重点引进基础教育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哈尔滨新区党工委委员,松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万炳睿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有着先行先试的基因。因此,在人才工作上也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不断从体制机制上破题,努力建设龙江人才政策创新示范区。
据介绍,近年来,新区从构建人才汇聚的政策体系入手,先后推出“惠民聚才7条”“黄金30条”“新驱25条”“助企上市10条”等系列“政策组合拳”。针对新区人才在头部企业个税奖励、鼓励员工收入倍增、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奖补激励,并向全社会承诺,“其他地区有的政策,新区都可以有;其他地区没有的政策,新区都可以谈”。同时,加大政策柔性供给和刚性兑现力度,仅2020、2021两年间累计兑现政策资金22.6亿元,惠及企业近千家,受益人才近10万人。
与此同时,新区通过创新开展“派遣制”,探索实施教育“区管校聘”改革,聚力建立和完善编制内外、体制内外“二元制”“多元制”选人用人结构等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招才引智的源头活水。
“‘绩效考核’改革后,人均工资增长30%~50%,让我们一线教师得到了实惠。而‘区管校聘’改革彻底打破了教师的‘铁饭碗’,完全调动起一线教师积极性,同时为优秀的人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舞台。”哈尔滨实验中学历史教师王佳玥身为新区教师很自豪。
据悉,自探索实施教育“区管校聘”改革以来,通过公开招聘和柔性引进共同发力,吸引名师、名校长、名校毕业生545人来新区从教,为推动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筑巢引凤
建设高水平人才聚集区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新区建设中,如何能广聚海内外人才,助力创新发展?
“筑巢引凤。”万炳睿说,建设高水平人才聚集区,新区坚持走好三条路,即“产业聚才”“合作育才”和“开放引才”之路。在“产业聚才”上,新区坚持项目揽才。近年来,随着新区产业生态圈渐成气候,龙头项目、头部企业竞相布局,南雁北飞、海归还巢,已成为新区人才回流新风尚。
2021年6月中旬,京津冀石墨烯龙头企业唐山建华实业集团北迁至哈尔滨新区,成立黑龙江碳谷工贸有限公司。“饮水思源、回报家乡是我们这些游子心中最炙热的期望。当看到唐山建华实业集团整体搬迁落户哈尔滨新区,我立刻意识到回报家乡的机会来了。”关彤彤说,游子返乡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平台,而新区的发展态势及唐山建华实业集团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坚定了他北归的决心。
在新区,蓬勃发展的企业群,成为聚才引智的“梧桐树”。连日来,安天人事部门一直很忙碌。今冬,该公司新招的18名员工,正陆续前来报到。作为引领威胁检测与防御能力发展的网络安全国家队,安天近年来引才能力越来越强,每年都会新招聘人才90人左右,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0人。
为建设高水平人才聚集区,新区还坚持走“合作育才”和“开放引才”之路。新区深化“校地合作”,对接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建设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吸引三批次28名清华硕博来新区实践锻炼;对接区域内高校,与哈尔滨技师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哈尔滨新区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和哈尔滨新区产业学院,优先为新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近80家,受训省内外20余所高校大学生4500余人,超70%的实习生有意选择在新区发展,400余人与实习企业当场签约。
与此同时,新区依托重点园区、企业,组建了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深哈园区政企服务中心、中关村产业孵化器等国际人才工作站,面向新区国际人才提供精准优质服务,吸引了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国际人才和团队到新区创新创业。突出“对俄合作主题”,切实加强对俄、对乌合作,建成了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当代乌克兰研究中心等,促成了哈工大与俄罗斯科学院、佳木斯大学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的合作及人才交流。
擦亮服务品牌
建设优良人才生态区
5日,记者推开哈尔滨中关村基地孵化器大门时,看到该孵化器项目申报专员范思宇正拿着手机和相关部门沟通7日“融在新区·相约周五”活动的流程。放下电话,他又开始写起当天活动的主持词。
去年5月入职,不到一年时间,范思宇对本职工作胜任有余,还兼职“融在新区·相约周五”活动的策划工作。
“我是通过‘智汇新区’公众号找到的这份工作。”范思宇告诉记者,周末看到公众号推送的招聘信息,投一份简历,周一面试后就入职了。“网上招聘没想到能这么靠谱!就算是线下招聘会,也得在众多应聘企业里一家家找,花费大量时间还不一定成。”范思宇说,新区对人才的服务很精准。
这份精准,得益于新区专门成立了哈尔滨新区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通过专业化机构、个性化服务,努力擦亮拴心留人的服务品牌,建设优良人才生态区。
“公司成立后一直秉承着为新区企业和人才免费服务的宗旨,以‘问需服务’为导向,在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质量上不断突破旧体制,探索新模式。”哈尔滨新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怀强告诉记者,他们不断创新人才服务机制,依托“智汇新区”人才公益服务平台,每日推送新区企业招聘、人才政策宣传等信息。同时,该公司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深耕“永不落幕的招聘会”,举办线上“云聘会”“空中宣讲”及线下校招、宣讲会,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助企新增员工4000余人。
此外,他们还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开展了“智汇讲堂”系列公益培训,邀请行业大咖、企业高管、技术专家等从政策解读、企业管理等方面为新区企业和人才提供免费服务,先后举办线上线下讲座11期,助力新区人才全方位提升能力素养。(记者 薛婧 李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