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8日,2025第七届世界一流企业研发与创新管理论坛在哈尔滨举行,论坛以“数智赋能・产融共生:科技金融驱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论坛上,哈尔滨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姚春和表示,科技金融已成为推动我国银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正驱动银行打破传统金融“路径依赖”,在业务边界拓展、服务模式创新、产品迭代升级、风控智能化等方面加速突破,构建适配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型生产关系与全新金融生态。
客户服务:从“功能供给”迈向“体验驱动”
当前,黑龙江正处于打造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关键窗口期,金融科技为银行服务模式变革注入强劲动力。姚春和表示,借助数据与技术的深度融合,银行基于360°超级用户画像,正构建以“智能与个性”为内核,以“场景融入与无感体验”为形态的新一代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金融+生活”“千人千面、千人千时”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零售财富业务领域,服务正朝着“全周期智能随行”的方向演进。通过智能资产配置,可以为客户提供如影随形的陪伴,并在投资关键节点(如止盈、调仓、控杠杆)为客户提供精准、及时的资产管理与响应。当客户账户存有闲置资金时,系统基于全球市场动态变化与客户个人画像,进行智能决策,自动完成多元资产配置。而当客户有资金周转需求时,智能授信机制瞬时启动,自动核定授信额度与贷款利率,精准匹配至资金用途场景,形成贯通“融资支持”与“资产增值”的闭环服务,助力客户在资金流动中持续获取财富增长红利。
生态场景:从“单一银行”转型“生态服务商”
API(应用程序接口)、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技术的应用,已让银行实现金融产品服务向合作伙伴平台和场景的无缝、安全嵌入,银行也由此转型为“服务能力提供者”和“生态规则定义者”。姚春和指出,未来银行将进一步与AI大模型深度融合,以“AIAgent(人工智能体)”的形式,更智能、更自然地融入数字世界各个角落,最终让金融服务如润泽之水,无声相伴,随需而至。
风险防控:从“事后处置”升级“全流程智能风控”
在金融科技浪潮推动下,银行风控能力正从传统经验判断、人工审核,向智能化、实时化、精准化的新范式跃迁,成为驱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姚春和介绍,展望未来,智能风控潜力巨大: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可实现抵押物的实时监控与动态估值,提高贷后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量子计算将大幅提升复杂风险模型的运算效率,为全面风险管理开辟新空间;通过风险标签与客户画像技术,银行能在精准防控风险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流畅、友好的“无感风控”体验,从而实现风险管控与客户体验的平衡。
运营管理:从“线下重模式”转向“线上轻量化”
金融科技已全面渗透银行业务运营全链路,AI驱动多渠道协同场景化服务已成为发展趋势。在智能洞察、智能触达、智能交互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显著提升银行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
姚春和表示,未来AI驱动的银行虚拟柜员将替代部分人工柜台与厅堂服务人员,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处理开户、转账、理财咨询、服务引导等常规业务;对公开户、信贷审批、国际结算等传统线下业务也将实现全流程线上化,远程视频服务等方式将大幅减少人工干预。
姚春和强调,银行科技赋能的前提是筑牢安全、稳定、自主的技术根基,避免“卡脖子”风险。目前,银行正加快对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投入,推动技术应用从“分散应用”转向“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