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份特别的“回忆”想说给你听-新华网
2025 09/26 17:00:20
来源:大庆网

今天,一份特别的“回忆”想说给你听

字体:

  今天,9月26日

  大庆创业纪念日

  每一年的此刻

  都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

  都是对当年创业豪情的赤诚致敬

  回溯至1959年9月26日

  松基三井那激动人心的一喷

  不仅点燃了大庆油田开发的希望之火

  更开启了中国石油工业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崭新篇章

  这段载入史册的创业激情

  我们重新梳理

  带你穿越时光

  重温那团照亮工业征程的“火种”

  那些滚烫的开发场景

  那些用热血与汗水浇筑的瞬间

  都被定格成了珍贵的画面

  回顾这些老照片

  让我们一同触摸

  大庆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印记

  感受不朽精神丰碑背后的动人故事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截至2023年3月末,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0年4月2日,钻机从玉门运抵萨尔图火车站,在吊装运输设备不足的情况下,王进喜说:“革命不能等,我们几十个工人,就是几十台吊车;我们几十个人,就是几十个拖拉机!”

  3天3夜,王进喜带领队友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硬是靠双手和双肩把60多吨重的钻井设备从火车上卸了下来,装上汽车,搬运到井场,靠人力把井架立在了茫茫的荒原上。

  1960年4月,1205队计划在大庆打下第一口井,为了打好这口井,王进喜和队员们犯了难,每口井要耗水60多吨,加上防漏,还要加上几十吨。

  马家窑的管线还没接通,用罐车拉运还要等。有人提议:“用脸盆端水行不行?”王队长一听,高兴地表示:“这个主意好!咱们能人拉肩扛,就能用脸盆端水!”

  在呼啸的北风中,王进喜带头开凿厚冰层,100多人组成的运水大军,如同长龙蜿蜒在浩荡的荒原上。

  1960年5月,铁人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在大庆打第二口井。钻至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强大的气流夹带着泥沙吼叫着喷出井口,一场重大事故眼看就要发生。如果不赶紧压住,井架和设备就有可能陷入地层,造成严重后果。

  井喷就是命令!全队职工紧急集合,井上没有重晶石粉,王进喜果断决定用水泥压井。大量的水泥加到泥浆池里,无法融合沉了底,泥浆比重难以提高。井一直在喷,越来越猛。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中,用身体搅拌泥浆。

  1960年4月29日,万人誓师大会在萨尔图广场召开,标志着大庆石油大会战正式打响。王进喜在会上被评为会战中第一个劳动模范,喊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

  万人誓师大会以后,学“铁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继王进喜、孙永臣带领的1205钻井队后,又涌现了马德仁、韩荣华带领的1202钻井队,段兴枝、陈茂汉带领的1206钻井队,薛国邦带领的采油队和朱洪昌带领的管道施工队等。

  在会战初期,王进喜和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位同志被誉为会战职工的“五面红旗”,他们所领导的基层生产队,被首批授予会战的“红旗单位”称号。

  石油会战开发建设中

  大庆人

  不畏困难,艰苦奋斗

  打下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石

  在这一过程中

  大庆人坚持的

  “六个传家宝”

  成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鲜明精神标识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会战职工,硬是靠人拉肩扛加滚杠的办法,把几十万吨设备器材拖到数公里外的井场上,展现了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生产的同时,石油工人自己动手盖房子,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30多万平方米的“干打垒”,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物资匮乏的会战年代,以铁人王进喜组织“铁人回收队”、翻找废料堆留存螺丝配件为起点,石油工人秉持“能修不换、能用不领、能自修绝不外委”的原则,让废旧零部件“起死回生”,把闲置设备盘活复用。

  会战工委办起了一个缝补组,为职工缝补衣服。后来,油田生产规模扩大,缝补组扩大为缝补厂,从原来的缝缝补补发展到补旧翻新,满足了油田职工的需求,体现了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精神。

  王进喜带领回收队职工到各个施工场地回收废旧器材,带动了油田许多单位相继建立起回收队,节约了大量物资,体现了勤俭节约、变废为宝的精神。

  以薛桂芳等人为代表的大庆家属,用简陋的工具(五把铁锹)开荒种地,生产粮食支援会战,展现了艰苦创业、自给自足的精神。

  从松基三井的第一股油流

  到25亿吨原油的磅礴贡献

  从人拉肩扛的艰辛起步

  到“五面红旗”的精神引领

  这一幕幕滚烫场景

  早已融入血脉

  化作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基因密码

  在“9·26”创业纪念日重温过往

  传承那份

  不畏艰难的闯劲

  自力更生的韧劲

  艰苦奋斗的干劲

  让这股精神力量

  始终扎根大庆、滋养大庆

  照亮这片土地续写辉煌的每一步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 郭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