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创新“妈妈食堂”模式 家校共治守护校园食品安全-新华网
2025 09/25 17:20:52
来源: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黑龙江省创新“妈妈食堂”模式 家校共治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字体:

  清晨7点,伴随着琅琅的书声,一群身着工装的“妈妈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准备餐食……这是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的“妈妈食堂”特色举措,通过家长参与校园餐饮管理,将食品安全与家校共育深度融合,让校园餐成为传递亲情与安心的纽带。

  创新机制 家长参与织密共治网络

  为破解校园餐监管难题,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鼓励推广“妈妈食堂”做法的通知》,推动社会共治。这个模式优先录用学生家长担任食堂员工,并通过“妈妈明白卡”“妈妈监督卡”明确其食品安全“安全员”“监督员”职责,同时收集学生反馈优化菜品。目前,全省665所校园及10家供餐单位已聘用并培训“妈妈员工”2872名,惠及18.97万名学生。在佳木斯市,校外供餐单位“妈妈员工”占比达58%;鸡西市41所学校食堂覆盖率超50%,并依托快检室实现食材检测结果实时共享。

  温情守护 细节传递成长关怀

  “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妈妈限定餐’,椰浆咖喱虾、酸梅排骨比家里做的还香!”哈尔滨第二十四中学一位学生说。在“妈妈食堂”,家长结合季节特点提出“冬季加热汤”“减少辛辣食材”等建议,与师生共创菜单;“妈妈员工”发挥家常菜特长,推出特色餐品,让午餐成为“惊喜盲盒”。哈尔滨市平房区通过直播食堂操作过程开展感恩教育,七台河市组织“理论+案例+实操”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大兴安岭等地则以热汤热菜驱散冬日寒意,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温暖陪伴。

  技术赋能 筑牢食品安全屏障

  “从食材采购到餐具消毒,每一步都有‘妈妈们’盯着,我们完全放心。”家长的放心源于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双管齐下”:在食堂关键区域安装无死角摄像头,实现“阳光直播”,监管部门可远程巡查;落实“双牵头”舆情防控机制,健全食材溯源、餐食留样等制度。哈尔滨市每学期开展专项培训,覆盖操作规范与应急处置;鸡西市120所公立学校建成快检室,检测结果实时上传“食安之城”小程序。目前,这个模式已获两家中央级媒体报道,全网点赞量超30万次,成为黑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以小切口办好民生实事的闪亮名片。

  未来展望 深化社会共治惠及民生

  从“吃得安全”到“吃得暖心”,黑龙江省“妈妈食堂”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将民生温度融入校园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未来,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深化“大宣传”理念与社会共治机制,让“妈妈食堂”模式持续焕发活力,为校园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让更多学生在“家的味道”中健康成长,让民生实事真正惠及千家万户。(李湘江 纪祥勇)

【纠错】 【责任编辑:郭梁越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