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以“九珍十八品”之名,向世界递交一张跨越寒温带的生态名片。为进一步擦亮“九珍十八品”金字招牌,解读黑龙江优质森林食品,新华网联合“九珍十八品”品牌推出高端访谈《九珍十八品会客厅·药食问道》栏目。栏目以“高寒植物、高倍营养、高端制造”为根基,邀请中医专家循森林四季,探膳食真味,解码本草基因。通过深度对话,呈现黑龙江森林食品如何在寒地黑土中完成从林间到餐桌的价值蝶变,重塑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崭新范式。
本期,走进访谈间的嘉宾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志新,听他介绍“九珍十八品”中的北五味子,探索其背后的故事。
新华网:黑龙江省作为北五味子的主要产地之一,这里有什么独特的条件适合其生长?黑龙江产出的北五味子有哪些特点?
孙志新:首先,黑龙江省的气候适宜,温度适配且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其次,土壤肥沃、排水性较佳,PH值适宜,并且黑龙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与野生五味子的生长环境相似。最后,黑龙江的工业污染少,避免了有害物质对北五味子的侵害。
北五味子的药用价值主要依赖五味子素、多糖等成分。黑龙江的昼夜温差、充足光照及黑土养分,促使这些成分大量积累。并且充足的糖分积累,使五味子的味道酸甘醇厚,符合传统中医“酸能收敛、甘能补益”的药性描述,使药效更贴近临床需求。寒冷气候减少了病虫害(无需大量农药)的侵袭,肥沃黑土降低了化肥依赖,加上生态保护区的严格管控,黑龙江北五味子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符合“绿色药材”要求。
新华网:五味子有南北之分,北五味子相比较于南五味子,有什么独特的功效或者益处?
孙志新:以“南五味、北五味”命名最早出现于《本草蒙筌》记载“江北最多,江南亦有。南北各有所长,藏留切勿相混。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本草纲目》记载“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本草会编》载:“五味子治喘嗽,须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产。”
从古籍本草中对于南北五味子的记载中可见:北五味子药性偏向于补虚,多用于补益剂中,而南五味子则更偏向于散寒止咳,多用于解表剂中。
新华网:从中医体质理论来看,北五味子更适合哪些体质的人群?具体能对这些人群的哪些身体问题起到调理作用?而哪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北五味子的,背后有什么讲究?
孙志新:北五味子更适合气虚、阳虚(肾阳虚)、阴虚(肺肾阴虚)、气阴两虚等存在 “正气耗散、津液亏虚”的体质,通过 “补敛结合”改善自汗、盗汗、遗精、久咳、失眠等问题。但是对于湿热、痰湿、气郁等 “实邪壅滞” 的体质,或者外感初起、实热证等并不适用。因为北五味子的 “收敛”特性会导致病邪滞留,关门流寇,从而加重症状,所以应该避免使用。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即使是适合的体质,也需根据具体症状配伍使用,而非单独长期服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新华网:“九珍十八品”将北五味子纳入核心品类,通过现代科技开发出了北五味子多元化产品,您认为这种“传统药食现代化”的转化,是否让北五味子的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发挥?加工后的产品是否更便于普通消费者日常使用?对大众健康有哪些实际益处?
孙志新:传统北五味子主要用于中药汤剂、泡酒等单一场景,而通过现代科技开发出的多元产品覆盖了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四大领域,让北五味子使用更便利,实现了“专业门槛”到 “全民可及” 的革新,更加便于消费者的日常使用,对大众健康的益处体现在从 “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的升级。北五味子加工后的产品在护肝领域、代谢管理、心血管保护方面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有辅助作用,对于亚健康状态也有正向调节作用,比如抗疲劳、免疫调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