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 为能源强国与龙江振兴注入 “东油力量”-新华网
2025 11/05 09:18:14
来源:东北网

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 为能源强国与龙江振兴注入 “东油力量”

字体:

  栉风沐雨启新程,砥砺笃行结硕果。东北石油大学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创新人才引育模式,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人才工作答卷。“我们深入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明确‘引培立足高端,稳用激发潜能,提升聚焦五力,评价坚持多元’工作思路,目前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完成度达98%。”东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付晓飞表示,学校正以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作为,为全面建设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一流能源大学筑牢人才根基。

  破立并举以机制改革护航人才成长

  如何为人才成长锚定价值坐标、破除发展桎梏?东北石油大学在机制改革中既划好“红线”也搭好“舞台”,从师德师风建设的固本培元到人才评价体系的破旧立新,逐步构建起护航人才发展的制度框架。

  在人才工作推进中,东北石油大学为人才成长划定“基准线”。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等制度,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审、人才项目申报等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联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建立“教师在线学习中心”,2021年以来开展两轮师德全员培训,组织全体专任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

  师德根基筑牢后,学校着力破解人才发展机制中的“顽瘴痼疾”与“流动壁垒”,以评价改革释放人才创新活力。通过健全分类评价体系,打破常规探索“年薪制”“预聘制”“师资博士后”等制度,试行出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东油八条”相关举措,让人才评价更贴合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人才的实际贡献,真正实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实干的人得应有的认可”。

  引育稳用聚合力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生态

  “靠政策引人才、靠平台引人才、靠人才引人才”,东北石油大学以“三靠三引”政策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的引才育才体系。2021年以来,学校引进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2人,还聘任特聘教授、银龄专家等173人,首批评议入选“归鸿学者”6人,引进优秀博士200余人;在育才方面,学校制定《师资博士培养暂行办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五年来,累计支持近百名教师出国访学、攻读博士学位,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开展教学培训等,助力教师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69人次。

  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学校一方面用足政策红利,充分利用“龙江人才振兴60条”“大庆人才振兴20条”等政策,2021年以来通过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大庆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近200人,新增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龙江青年学者7人,还有多人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另一方面升级服务保障,在科研用房、实验设备等资源上向人才倾斜,扩大“年薪制”范围,还修订《人才配偶校内就业安置暂行规定》,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政策与服务的双重保障下,学校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凸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评估等级实现由B跃升至A的历史性突破,推动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典型引领青年人才扎根龙江献力量

  “筑巢引凤”与“科创尖兵”如何双向奔赴?

  从吸引人才扎根,到为人才赋能培育科创尖兵,东北石油大学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双向奔赴的答案——谢坤的选择与成长便是最好例证。在东北石油大学的人才队伍中,石油工程学院教师谢坤是青年人才扎根龙江、服务能源事业的典型代表。2019年博士毕业时,面对多所双一流院校的邀请,他毅然选择留校任教,用行动践行“留在东油、扎根大庆”的承诺。

  作为国家一流课程《石油工程II(采油工程)》课程组成员,谢坤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他创新构建“课堂+实验+现场”多维度教学模式,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课程,还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互动课堂等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在科研育人上,他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科研问题,指导学生获多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带领学生申请14项国家发明专利。

  谢坤聚焦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难题,作为团队核心成员提出了非均质油藏化学剂差异滞留调渗控阻技术,累计为油田增油300余万吨、新增利润数十亿元。如今,他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科院力学所等开展联合攻关,探索技术在高温高盐油藏的应用,用青春力量为能源安全和龙江振兴赋能。

  从机制改革到生态构建,从团队建设到个体成长,东北石油大学正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引领,持续为国内国际一流能源大学建设和龙江科教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周宏 记者 葛金鑫)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