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奋进新征程 龙江展新篇”2025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龙江行活动走进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沉浸式体验其在科技教育、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生态科普以及办学传承等方面的丰硕成果与特色路径。

学生展示科技作品(央广网记者 庞淼 摄)
在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顶尖院校与师大附中支持共建的校园科技实验室里,附中学子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听众,而是聚精会神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自信地演示仿生机械臂、“黑悟空”智能系统、多功能车、无人机组队训练等一系列科技作品,详细阐述着工作原理与创新点。这些充满奇思妙想且兼具社会价值的作品,背后是学校对科技教育的深耕细作。实验室的建立与高效运行,标志着哈师大附中在“大中衔接协同育人”模式上的务实实践,将科研创造的资源和思想引入中学课堂,为学有余力、心怀科学梦想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早期科研实践平台。

生物社昆虫标本展(央广网记者 庞淼 摄)
在学校珍藏的标本室。威严的东北虎、古老的鲟鳇鱼、翱翔的猛禽……一系列保护精良、具有浓郁东北地域特色的野生动物标本,构成了一部立体的“东北自然百科全书”。这不仅是一间标本陈列室,更是一个生动的生态教育课堂。师大附中的学生志愿者介绍,学校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将地域特色物种研究融入常规教学与社团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入手,建立起对生物多样性的敬畏与保护意识。这种“身边的教育”让生态保护意识从口号变为情感认同和自觉行动,体现了学校在素质教育上的深远考量。

学生志愿者讲解校史(央广网记者 庞淼 摄)
走进古朴庄重的校史馆,一群身着校服、精神饱满的学生志愿者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学校自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办学传统与杰出校友故事,将一段段厚重的历史娓娓道来。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央广网记者 庞淼 摄)
随后,竞赛中心主任李鹏聚焦于社会广泛关注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主题,作了重点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学校构建的“普及—提高—拔尖”三级金字塔式培养体系,通过开设竞赛先修课、竞赛集训、项目式学习(PBL)等多维度创新培养方式,系统性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在竞赛中获奖,更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塑造他们的科学思维,为他们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物理自制教具展室(央广网记者 庞淼 摄)
哈师大附中副校长秦毅围绕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教育理念与发展愿景做了整体介绍。他表示,哈师大附中从最初的“刻苦求实”到“全面发展学有特色”,再到教育为了人的幸福“在附中在福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宗旨,不是仅仅关注考试分数,更在乎他们离开校门能走多远、能飞多高,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多元成长生态。(记者庞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