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为传承红色工运基因,哈尔滨市总工会推出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图片展。展览以“百年工运路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用百幅珍贵图片串联起城市的工运历史、工业记忆、工匠精神与工会担当,奏响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和声。
光影流转,收集展览的百幅图片,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工运编年史,更是几代哈尔滨人青春与奉献的生动注脚。曾几何时,父辈的汗水与荣光同一批批工业企业的崛起紧紧相连;厂房车间的灯火,照亮了无数家庭的奋斗故事,也封存着一代代建设者最炽热的青春记忆。新华网特此推出“曾经的我们”专栏,与您一同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老工业基地里永不褪色的拼搏与坚守。
这是一张拼版图片,上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全面基础工程接近尾声时的工厂(资料图片);下图为9月4日无人机拍摄的哈电电机厂房局部(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新华网哈尔滨10月10日电(李硕 魏彤)在收集整理的百幅照片中,一组描绘哈尔滨电机厂的照片唤起了很多老哈尔滨人的时代记忆。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第一台汽轮发电机……多个“中国第一”诞生于此,引领中国电力装备发展不断向前。一大批劳动模范与技术工匠在这里成长,铸就了哈尔滨深厚的工业精神底蕴。
始建于1951年的哈尔滨电机厂,是我国生产大、中型发电设备的重点骨干企业。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仅为184万千瓦,远远满足不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1951年6月起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哈尔滨基地——“三大动力”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相继开工建设。其中,哈尔滨电机厂作为我国“三大动力厂”最早建厂的企业,被誉为共和国电机制造的“长子”和新中国发电装备制造的“摇篮”。如今,“三大动力”已经合并组建为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哈电电机瞄准科技前沿产品,开拓创新,制造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不断挑战世界水电装备制高点,推动中国水电向世界水电“无人区”迈出坚实一步;在特种电气装备、新能源等方面也成绩斐然。“老牌国企”积极拥抱“数智”技术,不断推进生产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彰显出中国“动力”风采。
从“动力摇篮”到“智造高地”,哈尔滨的工业进程不仅记录了几代劳动者的奋斗足迹,也展现出工运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升华。影像中定格的,是过往的荣光,更是面向未来的底气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