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第二十二期“珠江路35号”政商沙龙在哈尔滨市举行。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黑龙江省玉米行业协会等政商学界人士,围绕“如何做大做强龙江玉米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推动玉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扩大“龙江玉米”影响力,交流思想,分享体会,建言献策。
玉米加工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链”,是粮食领域中产业链条延伸最长,产品最为丰富,附加值最高的产业。2025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强做大玉米等5大加工产业。”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核心产区,通过优良的玉米品种,成熟的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玉米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也为企业向下游产业延伸,打造完整产业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黑龙江省玉米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兴表示,2024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4585万吨,占比全国15.55%,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2025年分别被工信部、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绥哈大齐生物制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玉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深加工年设计产能超过3000万吨,“联一产带三产”,有力带动了全省玉米种子、种植、收购、销售、储运、加工和贸易等全产业链的发展,对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效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会嘉宾普遍认为,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龙江玉米”品牌,将玉米资源总量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和经济转型优势,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玉米生物制造产业集聚要地。
齐齐哈尔龙江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部经理刘成才认为,当前玉米深加工行业面临两大痛点:一是原料成本波动较大。二是玉米副产品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建议进一步探索建立面向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原料临时储备或补贴机制。同时,推动产学研协同,联合开展玉米副产品高值化利用技术的研发攻关,助力产业从初级“加工”向高端“智造”转型升级。
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庆玲建议,黑龙江省应依托优质玉米带及高有机质黑土地,强化品牌建设,打造公共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动能,让黑土地成为龙江玉米品牌的关键标识。
中信期货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孙明磊建议,黑龙江省内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利用自身集团优势,积极向交易所申请玉米期货及淀粉期货的实物交割库,提高期现结合效率;同时,建议企业根据期现价差动态调整采购方式,在现货相对高价时买期货,期货相对低价时平仓转现货,利用期货工具降低库存成本。
会上,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黑龙江省着力推动玉米加工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以“做好三篇大文章”为引领,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将持续聚焦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为抓手,以更大力度和更优举措促进黑龙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菌益粮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农(黑龙江)农林管理有限公司、融沃(黑龙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龙江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肇东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期货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受邀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郭御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