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1天!哈尔滨医科大学“百年哈医守初心 健康服务遍龙江”大型义诊活动将于7日举行-新华网
2025 09/06 08:57:43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

倒计时1天!哈尔滨医科大学“百年哈医守初心 健康服务遍龙江”大型义诊活动将于7日举行

字体:

  哈尔滨医科大学始终以“守护人民健康”为使命,深耕医学人才培养,扎根龙江大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始终与国家卫生事业同频共振,始终与人民健康紧密相连。

哈医大附属一院

  攻克“顽疾”,守护百姓生命健康

  成功阻击东北鼠疫:哈医大首任校长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历时四个月扑灭鼠疫,挽救东三省万千生命,更奠定了我国现代防疫事业基础。

  终结地方病威胁:于维汉院士投身克山病防治前线,32年间与医疗队坚守病区,使1.24亿病区人口摆脱克山病魔侵扰,于维汉院士被百姓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教授”。

  破解白血病治疗难题:张亭栋教授团队首创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救治了上千患者,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

哈医大附属二院

  技术创新,破解多个医疗难题

  器官移植守护生命希望:开展中国首例眼角膜移植,石增荣教授成为我国角膜移植和眼科医学防盲事业的开拓者;赵士杰教授完成了狗头移植医学实验,为器官移植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为心血管外科实验研究取得宝贵经验;夏求明教授完成亚洲首例全心法心脏移植,实施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

  现代精准诊疗惠及百姓:杨宝峰院士首次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学说,为心血管疾病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季勇教授聚焦蛋白翻译后修饰与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构建了蛋白巯基修饰从靶标发现到功能研究的完整技术体系,率先阐明PDI等蛋白巯基硫化修饰下降及MLP、Septin2等蛋白巯基亚硝基修饰升高致心脏及血管重构的关键作用;谢宝栋团队在东北率先开展人工心脏植入,在北方区域率先开展双心室辅助人工心脏植入;闫景龙教授引进“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并进行改良,这一技术在全国推广,成为颈椎病治疗的标杆;郑桐森教授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新型治疗及耐药逆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转化研究为目标的一体化研究体系;蔡雁教授成功开展多项高难度产科术式,包括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臀位外倒转术、凶险前置胎盘保子宫术等;佟立权教授团队研究减重手术对寒地肥胖及代谢疾病的作用机制,优化诊疗指南并建立肥胖人群康复数据库,推动精准干预和健康管理;韩毅敏教授带领团队运用纳米技术、微观分子形态检测等前沿手段,研发出快速、高灵敏度特异性的卵巢癌早期诊断新方法……

  哈尔滨医科大学扎根黑土,为罕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重大疑难疾病人群提供精准诊疗。

哈医大附属四院

  冲锋在前,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国家急需的“硬核”担当:从抗美援朝、唐山大地震、大兴安岭火灾、汶川地震,到抗击“非典”、甲流、埃博拉病毒、新冠疫情,哈医大始终冲锋在前,挺身而出。新冠疫情期间, 456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他们被当地称为“最强外援”。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成立,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用“清零”向全省人民交出了满分“答卷”。

  亚冬会赛场上的健康防线:哈医大派出由42个学科39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保障团队,覆盖亚冬会各场馆全时段,诊疗1716人次。师生志愿者收到了来自亚冬会执委会、代表团及受伤运动员的感谢信,亚奥理事会总干事发出了“哈尔滨的医疗服务在亚冬会历史上堪称一流”的赞叹。

哈医大附属五院

  基层医疗“输血”赋能行动:哈医大通过对口支援、专家下沉、远程会诊等举措,为偏远地区培育基层医生逾万名。直属附属医院签署医联体及协作医院合作协议678份,覆盖全省13市66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帮扶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专家”。开展“百年哈医 健康惠民”系列义诊活动,开展义诊100余次,惠及4.3万龙江百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百载悬壶,初心如磐。哈医大的每一项医疗成就都紧扣“为民”二字——让百年薪火有传承、让疑难病痛有解法、让高新技术能普惠、让危难时刻有人护。这既是初心的坚守,更是对“健康中国”最生动的践行。

  哈医大附属六院

【纠错】 【责任编辑:郭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