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金“蒜”盘 强街富民促振兴-新华网
2024 05/29 11:30:09
来源:哈尔滨市阿城区委宣传部

打响金“蒜”盘 强街富民促振兴

字体:

  阿城,被誉为“中国北方大蒜之乡”。近年来,阿城区阿什河街道积极谋划大蒜产业发展,创新研究引进现代化机械,示范带动周边街镇大蒜种植,引导大蒜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延伸。

  ↑阿城紫皮独头大蒜

  走进阿城区阿什河街道白城村,蒜苗拔地而起,茁壮生长,蒜农们在田野间忙碌着。有着三十多年种蒜经验的蒜农田亚霞,是位经验丰富的种蒜能手,五月以来,她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来到地里拾掇杂草,规整土地,进行田间管理。由于去年大蒜的价格上涨,套种的大豆产量也很高,她干劲十足,对自家的23亩土地充满了希望,许下了丰收的期盼。

  ↑蒜农正在进行田间管理

  春耕以来,阿城区阿什河街道落实做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大蒜机械种植和套种大豆的新生产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阿城区阿什河街道白城村、南城村种植大蒜约4000亩,有2000多亩地里播撒了大豆的种子,预计到5月末,全村的大豆将播种完毕。街道带领村民在实际生产中摸索种植经验,积极向农技部门取经,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拓展富民增收渠道,使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阿城区阿什河街道白城村大蒜地里套种大豆

  曾经有一段时期,“阿城大蒜”遭遇了发展瓶颈,白城村人均土地面积少,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村民曾采用过“大蒜+白菜”的“两茬种植”模式,发展窖储白菜。但由于根肿病的影响,白菜的产量逐渐减少,且品质不佳,村民只能放弃这种播种方式。

  “往年种蒜得提前一个星期雇人分蒜种,种植、收获,耗时费力,投入还高。市场上大蒜价格也经常变化,我们无法掌握,遇到行情不好的年份,大家的收入有所下降,人工成本又居高不下,农村年轻劳动力逐渐减少,久而久之,种蒜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阿城区阿什河街道白城村党支部书记葛晓冬介绍道。

  作为“阿城大蒜”的主产地,阿什河街道能不能破解这个难题,帮助蒜农闯出一条新路?近几年,阿什河街道党工委立足长远、认真谋划,持续推广白城村大蒜种植经验,进一步扩大品牌优势,到山东金乡考察学习。在考察中发现,大蒜能用来生产黑蒜、蒜粉、饮料、酒等上百种产品,很多产品都已出口到国外。通过考察,大家打开了思路,在延长大蒜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受到启发,决定先从种植方式上寻求改变,扩大种植规模提产能,用示范带动和机械“开路”。今年,首次在白城村尝试使用机械来代替人工种植,并专门从山东购置了分蒜机和播种机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推广普及奠定了技术和实践基础。

  “自从村里开始套种大豆,蒜农的收入增加了,大蒜的种植面积开始逐渐扩大,大家看到发展大蒜产业的希望了!”葛晓冬说。

  “阿城大蒜”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为阿什河街道的白城村、南城村、东环村。为增加大蒜种植面积,今年,阿什河街道在城郊社区、平安村分别种了试验田,如果产量不错,大蒜套种大豆模式将全面铺开,为下步发展大蒜深加工打下坚实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每一寸土地都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是种地人的渴望也是党委、政府的谋划方向,阿城区阿什河街道通过尝试机械种植大蒜,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让“阿城大蒜”这张名片变得更加闪亮。(孙孟)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 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