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肇源:盐碱地“变身”背后的故事-新华网
2023 12/07 08:00:00
来源:新华网

黑龙江肇源:盐碱地“变身”背后的故事

字体:

  新华社哈尔滨12月6日电(记者强勇)12月的东北,天气寒冷,但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西海湿地公园,晨跑、锻炼的居民却不少。占地数千亩的公园里,环湖路、健身大道、休闲广场等一应俱全。

  “这里过去是一片盐碱荒滩,垃圾堆积,环境破坏严重。”肇源县居民吴建明亲身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他说,政府把这里改造成湿地公园,冬天可以赏雪,夏天可以垂钓,还能沿着玻璃栈道看满池的荷花。

  西海湿地公园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以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主的开放式湿地公园,其中水塘面积逾3000亩。

  盐碱地“蝶变”湿地公园是肇源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的肇源县,县域内分布着不少盐碱地。肇源县委书记迟维喜说,近年来,肇源县聚力打造水清岸美、山水林田湖良性循环的生态之城,狠抓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鲶鱼沟湿地,船行芦苇荡,惊起一群水鸟(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强勇 摄

  在肇源,曾经“只长碱蓬草,不长豆和粮”的盐碱地,加快变身生态家园和鱼米之乡。

  “以前刮风能扑人一脸‘碱面子’,别说种地养鱼了,连鸟都不来。”在肇源县鲶鱼沟湿地,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云楼说。公司引来嫩江水,改造形成3万亩稳产田和12万亩人工湿地,生态改善吸引了鸳鸯、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各种鸟类。

  肇源县古恰镇古恰村村民韩丙东靠养鱼蟹和种植水稻,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还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

  盐碱地还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肇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桂海说,通过多年探索,肇源县形成了把水利工程改良、农业耕种改良、生物和化学改良有机结合的盐碱地改造之路。目前,肇源县已有50多万亩盐碱耕地变为亩产1000斤以上的稳产田。“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不仅释放了后备耕地潜力,还促进了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曹桂海说。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 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