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当年改良见成效 盐碱地喜获丰收-新华网
2023 10/11 18:33:56
来源:新华网

黑龙江:当年改良见成效 盐碱地喜获丰收

字体:

  新华网哈尔滨10月11日电(记者 黄腾) 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盐碱地大豆、玉米、水稻产能提升现场测产观摩会近日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四方山农场有限公司举行。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立足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等重大项目,系统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盐碱地改良以及盐碱地作物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研究,在盐碱地农作物产能提升中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在北大荒集团四方山农场有限公司盐碱地农作物产能提升示范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为组长的9人测产专家组,对盐碱地大豆、玉米、水稻进行了现场测产。在盐碱地大豆产能提升百亩示范区,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培育耐盐碱大豆品种中龙豆136,示范面积200亩,土壤类型为典型苏打盐碱土,pH值8.6至9.9之间,通过ARC微生物菌剂、叶面追肥等增产技术措施,大豆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显著增加,经专家现场实收测产,亩产达386.82斤,比常规农户施肥模式增产34.78%。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培育的耐盐碱大豆新品种中龙豆120,也传来好消息,通过碳基大量元素水溶肥增效技术,经专家测产中龙豆120平均亩产达到了391.5斤。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培育的耐盐碱大豆品种黑农531,现场实收5.08亩,去杂折合标准含水量后,亩产达385.32斤。

  “你听,这动静像摇铃一样,非常好听。每株都在50个荚左右。你看看这个大豆鼓溜儿的,颜色也非常好,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四方山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任道国兴奋地说。

  李培武院士表示,这是首次对ARC菌剂提质固氮绿色增产技术在盐碱地上进行实收测产,示范田块pH值达到8.63甚至9.12大豆还能长得这么好,说明这项技术为黑龙江大豆单产提升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希望通过这项技术示范推广与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中引领作用,助力盐碱地大豆产能进一步提升。

  在盐碱地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集成示范区,通过秸秆颗粒高量还田技术、秸秆蚯蚓粪还田技术、液态肥施用技术三种盐碱地改良玉米产能提升技术模式的应用,使盐碱地玉米产量大幅提升,经专家现场实收,三种模式应用田块亩产分别为677.72公斤、644.73 公斤和727.65 公斤,分别较常规种植模式亩增产11.9%、6.5%和20.1%,四方山农场盐碱地玉米单产再创新高。

  在盐碱地水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区,土壤pH值为8.0,含盐量在3.2‰-4.7‰之间,种植了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龙稻124,通过改良剂加高效液体肥施用,降低土壤pH值和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同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经现场测产,亩产达522.37公斤,比常规农户施肥模式增产19.07%。

  据了解,北大荒集团四方山农场有限公司拥有11.43万亩耕地,大部分是典型的盐碱地,不抗旱不抗涝,且地势四周高、中间低,遇到大雨等极端天气,极易形成严重的涝灾,对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形成了严重制约。为此,打破种植结构单一问题,如何转方式、调结构,把水灾变成水利,有效破解土地低产实现增盈增收成为了农场当前的一个重要难题。

  “今年年初的时候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开始科企合作,开展盐碱地改良综合利用,今天测产的结果,已经创造四方山大豆历史新高了,过去十年大豆产量一般在150到200斤之间,最高产量历史上没突破过300斤。”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四方山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庆昌感叹道,希望未来继续通过科技的力量,让所有的耕地单产都能够得到跨越式提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来永才表示,未来不仅要在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上下功夫,还要充分利用盐碱地改良剂、有机菌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模式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盐碱地土壤地力提升下,进一步助力粮食产能提升。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 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