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北安模式” 一“子”落满盘活-新华网
2023 09/28 15:48:20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创新“北安模式” 一“子”落满盘活

字体:

  在大局处谋势,在关键处落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是北大荒集团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步。

  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以“三大一航母”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创新“北安模式”一颗“子”,带动农业发展满盘活,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30.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5.9亿斤以上,全面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坚决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undefined

秋整地现场

  下好“先手棋”,创新模式筑梦而生

  伴随着国家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凸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标准化生产和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短板,创新农业经营体制迫在眉睫。

  “我们要持续创新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构建起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21年6月,在“北安模式”推进会上,北安分公司党委书记李炳刚针对农业发展实际问题,斩钉截铁立下“军令状”。

  北安分公司干部职工以农业强国建设为己任,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深化农垦体制改革,立足建好“大基地”,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进一步探索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分公司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一线,着力解决和梳理落实集团战略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复盘,不断总结提炼出“北安模式”,让种地更专业、更简单。

  “‘北安模式’是建立在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和农业生产科技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和稳步推进‘土地托管’,实现农场有限公司和家庭农场共同经营,帮助种植户提高收益、农场有限公司增加效益。”在北大荒集团典型经验介绍会上,北安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荣君娓娓道来。

  在北大荒集团,谈起“北安模式”大家都竖起大拇指,455页31万字的《北安模式》2.0读本,针对共同经营体制、农业种植、农机管理、规模家庭农场等各项工作,制定了72项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对标准化管理流程和规范化作业进行了充分固化,实现了全环节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北安模式”不仅将各农场有限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较为完整、适合本地、优势高产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整合,还规范了规模家庭农场的组建和职能,明确不同主体的法律关系,完善了奖励激励机制,健全了考评指标体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主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有效落实。

  此时,各项战略落地落靠、农业产量再创新高、企业各项管理便捷高效、规模家庭农场发挥作用……新型的“统分结合”经营服务模式在北安分公司的千里沃野成为生动实践。

undefined

查看作物长势

  打好“特色牌”,农业社会化服务光芒绽放

  金秋九月,放眼“北大荒”,沃野平畴玉豆飘香、稻菽滚滚。不仅北大荒集团域内尽显丰收的景象,垦地合作的域外托管地块也不负众望,大田里密密麻麻的豆荚压弯豆秧,圆润饱满的玉米棒上长满“金粒粒”。

  此时,黑河市四嘉子乡坤站村村民李洪福走进与锦河农场的垦地合作托管地号,拨开即将收获的玉米,高兴地说:“我全程跟着测产,理论上每亩产量居然达到1600余斤,这比去年一亩地能多打100多斤粮食,土地托管给农场就对了。”

  北安分公司依托“北安模式”在完成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科技化支撑对内赋能的同时,坚决扛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大旗,不断将垦区内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的成熟经验复制到垦区外,通过土地托管和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地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针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北安分公司将帮助农村解决土地分散、管理分散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以赵光村为试点,在土地托管后,组织村屯组建了7个“集体农场”,1.52万亩耕地实现规模经营,并推选出具有民主管理和监督职能的“集体农场场长”,切实保障村民的基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促进小农户有效衔接现代农业。

  农业社会化服务搞得怎么样,农村村民最有发言权。

  “土地托管给农场,从种到收不用自己管,玉米、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420斤、410斤,与其他村民对比,亩产分别提高了16.3%和22.7%。我出去打工,再赚一份钱,这日子过得舒心。”赵光镇赵光村村民王伟尝到了土地托管的甜头。

  去年,北安分公司与赵光镇赵光村开展2.43万亩耕地“整村推进”项目,使农村村民获得技术和产量的双丰收。今年,北安分公司与赵光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扩大到26万亩,实现了“整镇推进”。

  北安分公司还充分发挥数字农服平台的作用,将农村土地、合同、人员、机械等信息纳入数字化平台管理,使农业社会化服务部分耕地实现了数字农服平台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农村农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有了成熟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更有了地方村民信任。2023年,北安分公司开展域外农业社会化服务500万亩,对外辐射肥料1.86万吨,并不断推进“冀鲁豫”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扩大垦地合作“版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undefined

学习“北安模式”

  支出“科技招”,让黑土沃野永葆生机

  粮食增收、黑土减压,耕地保护“加减法”,是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方法。北安分公司依托“北安模式”,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统筹,向着黑土地循环利用迈出有力步伐。

  眼下,北安分公司的千里沃野即将迎来收获期,各农场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三秋”。

  “今年收获后,我们将通过秸秆粉碎还田和联合整地机深松、耙地、碎混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更好地保留耕层土壤团粒结构、恢复地力。”在农机具停放场,技术人员徐科一边对新购进的凯斯500联合整地机进行调试,一边向记者介绍。

  北安分公司持续推行秸秆还田、侵蚀沟治理、绿色农药、耕地轮作、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等耕地保护措施,逐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应用植物调节剂、生物活性菌、助剂等措施,提高肥效和药效。去年,北安分公司秸秆综合利用率100%,作物轮作面积358.4万亩,耕地全面积施行测土配方施肥,为黑土粮仓强基固本。

  “保护性耕作以来,最显著的效果就是粮食产量较以前有很大提升,玉米最高亩产记录达到了32%水分1983斤,这是以前根本都不敢想的产量。”逊克农场有限公司规模家庭农场场长付强竖起大拇指。

  保护黑土地,既要采取有力治标措施,又要探索长远治本之策,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北安分公司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为主线,打出黑土耕地保护“组合拳”,构建黑土地保护管理监督体系,制定下发黑土地保护实施、“六个替代”工作实施及黑土地保护检测评价项目实施等方案,绘制耕地质量版图,建立耕地质量数据库,为黑土地保护分区施策、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和支撑。

  同时,建立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工作机制,成立“分公司级、农场级、管理区级、作业站级、网格级、户田长级”六级田长制体系。各级田长共14000余人,针对耕地占用、投入品使用、土壤侵蚀变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工作积极开展田间巡查和监督工作,建成黑土保护利用示范区245.2万亩,常态长效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更突出成果。

  与过去相比,北安分公司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05%以上,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在上年黑土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中,北安分公司耕地有机质平均值达到68.75g/kg,远超全国水平。

  走在田埂上,沃野铺展,脚步坚实,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挑起现代农业发展这根“金扁担”,敢闯敢干,真抓真干,让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稳、越端越牢。(通讯员:岳文 林存宝 李淑霞;记者:刘畅;摄影:岳文 林存宝;视频:王婧)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 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