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守护让黑土“生金”——建三江分公司黑土地保护工作纪实-新华网
2023 08/02 11:25:00
来源: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

科学守护让黑土“生金”——建三江分公司黑土地保护工作纪实

字体:

  盛夏的建三江,千里披绿装,片片水田生机勃发,排排秧苗挺拔茁壮,螃蟹“横行”、数字灌溉、渠水汨汨、一幅“水润粮田兆丰年”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这里的新一代垦荒人,正在用赤诚之心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用科技之手智能种田,心手相依,筑牢中华大粮仓的根基。

  科技助农

  黑土地安装“绿色智能芯片”

  有土斯有粮。优质土壤是保障作物绿色健康的基因,科学种管是现代农业增产增收必要源动力。建三江分公司不断引“新”、用“新”、出“新”,让科技田管第一时间赋能田间地头。

  “这几天天热,水稻生长到了关键时期,再给它补点‘营养水’。”前进农场水稻种植户吴晓凯每天除了常规巡田,还要到自家的“入水口”转一圈儿,查看水稻灌溉情况,他所说的“营养水”就是通过数字灌区调配的江水。

  在前进农场的70余万亩良田里,河道贯通、灌渠纵横。在数字灌区示范区,稻田间的自动球阀、高清摄像头“各司其职”。“我们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建模、GIS、远程自控等技术,通过数字智慧管控平台,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控水、自动灌溉。”前进农场副总经理张岩介绍。

  近年来,建三江分公司累计投入资金69.77亿元,全面完成了灌区主体工程,360万亩良田饮上了黑龙江水,年可增产粮食9.5万吨以上,增收4.8亿元,节约成本8100万元。同时,分公司还全面实施“浅、湿、干”间歇灌溉模式,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855万亩,年可节水超过4亿立方米,耕地质量和区域水生态得到全面提升。

  科技赋予了这片黑土地更多智慧的力量,让建三江现代化大农业有了更多的期待。

  2022年,七星农场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了一次探索性试验,引进远红外增产仪,在田管作业中关注苗情、土壤变化情况。“通过远红外设备散发出的微波促进作物生长,提升土壤对农残污染物的消耗能力,加速对田间秸秆的消解,这样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七星农场农技推广中心科研人员介绍。

  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模式,需要现代科技支撑,远红外增产仪、地下传感器、虫情捕捉仪、节水控制灌溉、叶龄诊断等新“武器”、新技术竞相在这里亮相,建三江分公司大力推动科技与农业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到实处。

  种养结合

  黑土地筑牢“绿色循环堡垒”

  如何保持好土地的品质,建三江对此悟得很透、做得很实。为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同频共振,建三江分公司采取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特色种养结合等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持续为黑土地“加油”。

  “给土地施肥就像人吃饭一样,作物在每个生育阶段所需的养分是不一样的,吃多了容易肥胖,造成健康问题,吃少了又容易营养不良。”谈到施肥的关键,建三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专家李国俊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

  秋收预示着种植户一年生产即将结束,但对农技人员来说,他们的土壤检测工作才刚刚开始。每到秋收后,各农场的农技人员通过对土壤中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养分进行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库变化,以最新的数据为支撑,指导种植户科学施肥,确保土地养护更加规范、种植标准更加精细。“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检测,因地制宜进行农药化肥的施用,大大地减少了污染,增加了地力,保障了作物健康生长。”鸭绿河农场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员彭刚说。

  近年来,建三江分公司不断改进完善配套农业技术措施,合理降低肥料施用量,助力增产增收。

  “我们利用辖区内大型养猪场和养鸡场的资源,科学地进行粪肥无害化处理,不但加快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也大大降低了肥施用量。”前锋农场农业发展部总经理左仲山介绍。将污粪科学分类,由“有害”变“有机”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可为种植户提供1000吨有机肥,节省化肥200吨以上。

  创业农场推广“蟹稻共生”开启了优生态、重耕作的新模式,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也实现了以蟹养稻、以稻促蟹的效果。

  今年,建三江分公司加大本田标准化改造、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温汤浸种、绿色农药统防统治等系列农业创新技术及措施的应用力度,有效突破了耕地保护与作物丰产丰收之间的瓶颈,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通过筑牢黑土地“绿色循环堡垒”,持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努力让黑土地“肥起来”“厚下去”。

  三江标准

  黑土地建强“生态安全屏障”

  作物丰产又丰收,靠的是持之以恒的科技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建三江分公司拥有耕地1200万亩,汇聚合力打造适合本地的标准种植模式,才能让黑土沃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在鸭绿河农场种植户文秀明的稻田里,棵棵稻苗绿意葱葱、长势喜人。文秀明介绍,现在种地完全摆脱了“老把式”,一个作业环节只需15天,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标准。

  胜利农场种植户王义春将自家600亩地进行格田改造,通过削埂扩池,使原来每个不到5亩的格田,变成了10亩。“以前打了大大小小260多个小池子,费工费时,还影响作业,现在池子大了,高性能农机能派上用场了,种地标准也上来了,还能增加效益。”王义春高兴地说。据他介绍,往年插秧大概需要14天完成,今年格田改造后10天就完成了。“三江标准”好在哪儿?就在种植户朴实的话语里。

  如何让黑土更给力,怎样给黑土地“加把劲儿”?近年来,建三江分公司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为主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同时,不断加快落实黑土耕地保护“田长制”等措施,为黑土粮仓高质量发展夯基固本。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再现了“三江标准”的成果,在这片广袤富饶的黑土地上,建三江人正在用创新探索和扎实实践,抒写着黑土地为国产粮、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葛艳晶 高鹏飞)

【纠错】 【责任编辑:才萌】